中共青岛农业大学委员会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

   青农大党字〔2017〕42号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发〔2016〕31号)和中共山东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鲁发〔2017〕19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建设高水平多科性大学,结合学校工作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刻认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意义

  1.重要意义。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党的一切工作的生命线。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使命,是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阵地。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相互叠加、集中呈现,社会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情况更加复杂,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面临多元化多样化社会思潮的挑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临市场逐利性的挑战,传统教育引导方式面临网络新媒体的挑战,争夺阵地、争夺青年、争夺人心的斗争日趋激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任务新课题。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事关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大学和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学校深化综合改革中的重要作用,对于主动应对当前学校工作面临的新挑战新问题,团结激发广大师生员工奋进向上的精神状态,统筹做好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实现学校“十三五”规划和“双一流”建设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校广大师生员工特别是各级党组织、各级领导班子、广大干部和共产党员要充分认识高等教育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的地位作用和目标任务,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不断增强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责任感,切实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学校“十三五”改革发展中的统领、凝聚、推动作用,扎实工作,开拓进取,努力开创学校工作新局面。

  二、全面把握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要求

  2.指导思想。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解决好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用正确的政治方向、工作导向、价值取向育人育才,使高等教育发展方向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努力培养志存高远、德才并重、情理兼修、勇于开拓、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基本原则。(1)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严格落实高校党委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责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和规矩,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贯穿于教书育人全过程和办学治校的各方面,确保高校改革发展不偏离正确的政治方向、文化形成不偏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取向、人才培养不偏离党的教育方针,为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提供根本保证。(2)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旗帜鲜明讲政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内涵,明确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基本要求,在教书育人和思想政治工作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增强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能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人才支撑。(3)坚持问题导向。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校思想政治工作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工作措施,坚持不懈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办学治校各方面、教育教学全过程。(4)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长效机制。(5)坚持遵循工作规律。坚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把握师生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注重理论教育和实践活动相结合、普遍要求和分类指导相结合,提高工作科学化精细化水平。(6)坚持改革创新。继承和发扬传统工作优势,推进理念思路、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创新,增强工作时代感和实效性。

  4.目标要求。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按照中央和省委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部署要求,增强全校师生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树立“一盘棋”思想,强化“大思政”理念,在全校形成“思想政治工作引领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的高度思想统一,造就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有为的思想政治工作氛围。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环节和根本任务,切实抓好各方面基础性建设和基础性工作,切实加强和改善党对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全面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水平。力争在几年内,成功探索大思政教育体系,逐步构建具有青岛农业大学特色的“四位一体”德育体系和“三全育人”格局,实现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与推进学校事业改革发展有机融合,实现以思政工作的一流带动学校各项工作的全面一流,实现创办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

  三、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巩固党的领导核心地位

  5.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学校党委对本校工作实行全面领导,对学校党的建设全面负责,履行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主体责任,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落实党建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切实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严格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重要干部任免、重要人才使用、重要阵地建设、重大发展规划、重大项目安排、重大资金使用、重大评价评奖活动等,必须经党委集体研究决定。校党委书记作为主要负责人,主持党委全面工作,对党委工作负主要责任,履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党的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校长是学校的法人代表,在党委领导下组织实施党委有关决议,行使高等教育法等规定的各项职权,全面负责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工作。其他党委班子成员履行“一岗双责”,结合业务分工抓好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建工作。进一步细化学校党委会会议制度和议事规则、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落实党委会、校长办公会信息公开制度。加强党委领导班子建设,按照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标准严格要求,始终把提高领导班子和各位成员的思想政治素质摆在首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从严治党,构建“党委主体责任,党委书记第一责任,纪委监督责任,分管领导一岗双责责任和党委班子齐抓共管责任”五位一体党风廉洁工作体系,切实防范廉洁风险,营造风清气正的教书育人环境。全面深化高校改革,明晰责任、完善制度、堵塞漏洞,在破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短板上取得实质性进展,把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优势转化为学校发展优势,确保学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

  6.加强学院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学院党委(党总支)的政治核心作用,履行政治责任,保证和监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上级党组织决定的贯彻执行,把握好教学科研管理等重大事项中的政治原则、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在干部队伍、教师队伍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把好政治关。加强学院党委(党总支)领导班子建设,按照政治强、业务好、在师生中威望高的要求,选配学院党委(党总支)书记和院长。进一步完善学院党政班子成员交叉任职工作机制,党员院长一般应兼任党委(党总支)副书记。学院党委(党总支)书记是基层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第一责任人。党委(党总支)书记、院长一肩挑的,可配备1名专职常务副书记,学院规模大、党员人数多的,也可配备1名专职常务副书记。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坚持和完善院党政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明确党委(党总支)书记、院长工作职责,规范完善学院党委(党总支)会议制度,健全学院集体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

  7.加强基层党的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共青岛农业大学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职工党支部建设的意见》《中共青岛农业大学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意见》,加强教师党支部、学生党支部建设,切实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优化党支部设置,合理设置教师党支部、学生党支部,根据实际需要探索依托重大项目组、课题组和学生公寓、社团组织等建立党组织。选优配强教师、学生党支部书记,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党建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培育计划,注重从优秀辅导员、优秀大学生党员中选拔学生党支部书记,定期开展党支部书记轮训。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健全主题党日活动制度,严格“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落实党员领导干部参加双重组织生活制度。督促指导党支部按期换届,强化基层党建督查考核,及时整顿班子不强、组织软弱涣散、组织生活不正常、作用发挥不够的党组织。开展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工作,对党支部进行达标验收,选树“标杆党支部”。完善党支部书记履职尽责激励保障措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应参与本单位工作规划、干部人事、年度考核、提职晋级、评奖评优等重要事项讨论决策,其党务工作计入工作量,享受相应的津贴补贴待遇。严格党员领导干部参加双重组织生活制度和讲党课制度、联系基层支部制度,校党委领导班子成员、各分党委(党总支)书记所在党支部要率先成为示范支部。重视党员发展工作,严把党员入口关,重视在优秀青年教师、海外留学归国教师中发展党员,严格做好学生党员发展工作,重视发展少数民族学生入党,将“推荐优秀团员作为入党积极分子人选”作为重要渠道。加强党员日常教育管理监督,定期开展党性分析,及时排查党员组织关系,做好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管理,及时稳妥处置不合格党员。坚持不懈抓好理论武装,认真落实《中共青岛农业大学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意见》,构建多层次、多渠道的党员经常性学习教育体系,教育广大党员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在推进学校改革发展稳定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真正做到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为党。

  8.加强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坚持做好民主党派工作,支持各民主党派按照章程开展工作,协助民主党派加强思想和组织建设,选拔有事业心和责任感、有组织领导能力和群众威信的同志组成各民主党派领导班子,并把加强其班子思想建设作为工作重点。努力开拓民主党派线上线下思想宣传工作阵地,完善民主党派活动室建设,加强民主党派网络阵地建设。切实做好党外知识分子工作,贯彻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重点做好有代表性、有影响的党外知识分子的工作,做到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大力支持、生活上关心照顾。探索实施民主党派负责人和无党派代表人士中的优秀分子在校内管理岗位挂职办法,充分发挥党外知识分子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作用。认真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依法加强对民族宗教事务的管理,维护少数民族和信教师生的合法权益,及时妥善处理并解决有关问题。建立党员领导干部同党外代表人士谈心交友制度,全校中层以上党员领导干部都要主动与分工联系的党外代表人士多联系、多接触、多交流,使谈心交友制度落到实处。

  四、加强思想理论教育,强化价值导向引领

  9.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牢牢把握“两个巩固”根本任务,实施“铸魂工程”,筑牢理想信念根基,着力提升干部、党员和师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切实抓好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教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加强和完善校院两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提高政治站位和政治觉悟,使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成为学校党委和分党委(党总支)领导班子学习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统一思想认识、提高理论水平、形成工作思路的重要平台。有计划、分层次举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研讨班。强化学校党校职能,完善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发挥好党校的阵地和熔炉作用。深入推进“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社团建设,引导广大学生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分专业、分批次、分梯队持续有计划地遴选青年教师和优秀大学生进行重点培养,培养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造就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和传播者。

  10.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按照《中共青岛农业大学委员会关于在全校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六个融入”活动的意见》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到教书育人全过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充分利用我国改革发展的伟大成就、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活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充分利用五四、七一、教师节、国庆等重大节日和重要活动,组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通过社会实践、挂职、支教、三下乡等途径,积极组织师生走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院所、政府机关和社会基层,帮助师生增强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结合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国家安全教育、科学精神教育。以诚信建设为重点,紧扣评价考试、求职就业、评优评奖、学术交流、入学毕业等环节开展诚信教育。创新先进引领典型感召机制,大力开展师德标兵、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大学生、优秀共青团员等身边典型评比表彰活动,不断提升师生的道德素养。

  11.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以深化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教育教学和研究宣传为根本任务,积极整合校内外资源,组建马克思主义学院,不断完善运行机制和制度体系,将马克思主义学院规范化建设纳入学校发展规划、重点学科建设方案、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和领导干部考核指标体系,并从办学条件、队伍建设、政策保障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力争在五年内,建成有特色的高水平马克思主义学院。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力度,注重跨学科合作和校内外协同,汇聚学科资源,整合研究力量,深入研究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科学思想体系和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加强党建理论和党史研究。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引进马克思主义学科相关领域高层次人才来校任教,聘请有较高理论素养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党政干部担任讲座教授。

  12.加强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建设。强化互联网思维,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推进思想政治工作联网上线。依托校园网站、“两微一端”等平台,创建一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名站名栏。遴选设立一批导向正确、影响广泛的网络文化工作室,鼓励教师创作网络“名篇名作”及优秀网络文化产品,将优秀网络文化成果纳入学校科研成果统计、职务(职称)评聘和评奖评优范围。推进新媒体联盟建设,整合不同网络平台,构建覆盖面广、传播力强的新媒体矩阵。加强网络宣传员、评论员队伍建设,鼓励辅导员、班主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学生骨干通过校园网站、“两微一端”等平台撰写发表思政教育引导类文章,培育打造一批网络思政名篇、名师。积极推进“易班”等新应用建设和中国大学生在线引领工程,建设贴近学生实际、以思想政治教育为重点的大学生网络互动社区。

  五、深化德育综合改革,构建大德育工作格局

  13.强化思政课德育功能。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第一课程”来抓,紧紧围绕教材、教师、教学等方面,深入推进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建设。支持鼓励教师编写体现创新成果、符合时代要求、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教材(讲义)。构建“系统教学、专题教学、实践教学”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稳步推进中班教学,鼓励和提倡小班教学。加强学科队伍建设,建设数个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团队。加强教学重点问题研究,每年立项设立思想政治理论专项课题、重点教研课题。创新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坚持理论与实践、教材与学生、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原则,积极探索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大学生特点的专题式、研究式、参与式、互动式、案例式、体验式教学方法。定期评选奖励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彩课件”“精彩教案”“精彩一课”和“精品课程”,努力形成一批精彩教案、精彩课件,打造一批精彩课堂。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建立由主管校领导协调,宣传部、教务处、学工部、团委等部门密切配合的实践教学工作机制。依托红色教育基地、纪念馆、展览馆、博物馆等地方人文教育资源、企事业单位以及社区,重点建设10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把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服务社区公益活动、主题教育等结合起来,实现“活动课程化”“课程活动化”。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方式,完善思政课教学质量观测点,建立以校内外本学科测评专家和学生评价相结合的教学质量测评体系。实行校党委直接领导协调、校行政负责实施、分管校领导具体负责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管理体制,成立由学校党政一把手任组长的学校思政课建设领导小组,不断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的科学决策、宏观管理与相关协调等管理体制与工作运行机制。成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充分发挥委员会研究、咨询、评价、指导和服务作用。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工作规范,完善工作标准,优化教研条件,强化考核评价,建立以教学效果为导向的考核评价机制,引导教师自觉提升职业能力。探索建立课程“首席教师”负责制度,充分发挥“首席教师”在课程建设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建立党委负责同志联系思政课教师制度。坚持和完善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定期进思政课堂听课制度。学校、学院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每学期至少为学生讲一次思政课或作一次形势政策报告。

  14.加强学科专业德育功能。深入推进“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让每门课程都包涵育人功能、每位教师都承担育人责任。根据学科专业特点,深入挖掘提炼专业课蕴含的德育价值和德育元素,分学科制定德育指导方案,明确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实习实训实践等环节的德育要求,突出学科专业的科学属性、社会属性和德育属性,坚持整体设计与分类指导相结合,教学目标与德育目标相融合,知识学习与实践体悟相统一,科学构建系统的德育内容体系,把思想引导和价值观塑造融入每门课的教学之中,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加强通识教育,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课程,构建以之为核心的通识课程体系,强化通识课程对专业育人的方法支撑,培养学生共同的价值认知、文化共识和精神素养,实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融会贯通。

  15.推进文化育人功能。实施“校园文化引领工程”,进一步凝练深化学校办学理念、精神文化内涵,提升制度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建设水平,大力营造具有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大学精神和校园风气。调动全校人文社科资源,开发增设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选修课,在相关专业和课程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日常教育管理中积极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传统美德教育,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组织开展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青春国学荟、“国学达人”挑战赛、论语大会、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校园文化活动,加强孔子学堂建设,邀请社科理论名家、传统文化名家等进校园、进课堂。深入发掘发挥红色文化资源,传承红色基因,深化中国共产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有机融入教育教学各环节。加强学校、学院、单位部门的文化建设,以学院史、学科史和部门史的编纂与研究为重点,挖掘“农大精神”的时代内涵与价值,组织教师、学生创作讲好“农大故事”,将农大的历史和贡献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第一课。注重把仪式教育作为学校文化的重要载体,健全规范礼仪制度,组织好开学典礼、毕业典礼、新教师入职典礼、老教师从教30周年、教职工荣休等具有特殊教育意义的活动,激发师生对学校文化价值观的认同。发挥优秀校友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独特作用,用优秀校友的人生经历和感悟、创业历程和成就,激励大学生立志成才。坚持不懈培育优良校风、学风,建立健全在校大学生诚信档案,将诚信档案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测评的重要依据。加强图书馆、校史馆、农史馆等文化设施建设工作,鼓励支持校史电影、话剧等文化精品的创作,营造浓郁的文化育人氛围。结合党风廉政建设开展廉政宣传教育,在大学生中传播廉政知识,弘扬廉政精神,培育和建设廉政文化。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组织开展好“大学生网络文化节”。实施文明校园创建活动,探索建立文明校园创建工作的长效机制,促进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加强校园文化品牌培育工作,重点培育建设10个左右有较大影响、示范性强的校园文化品牌。

  16.坚持实践育人。坚持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构建“实践教学、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创新创业教育、军事训练”有机结合的实践育人体系。系统设计实践育人教育教学体系,健全教学组织、考核评价、协同保障机制,分类制定实践教学标准,科学设置实践教学比重,确保实践育人工作全面展开。深入开展实践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促进教学和科研紧密结合、学校和社会密切合作。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社会实践活动,着力开展好山东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和山东省大学生“调研山东”社会调查活动。加强和完善青岛农业大学志愿服务总队建设,吸引更多的师生成为注册志愿者。建立健全学雷锋志愿服务制度,建设“互联网+志愿者”模式,建立一批学生志愿者服务基地,完善志愿服务考核机制。大力拓展学生到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实习实训岗位,不断提升学生社会实践的参与率和覆盖率。增强军事训练实效,强化学生国防意识、纪律意识,引导更多优秀学子参军入伍。

  六、加强队伍建设与管理,凝聚思政工作合力

  17.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完善教育引导、制度规范、监督约束、查处警示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将师德师风要求贯穿于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全过程,使教师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健全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加强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将参加理论学习的情况纳入考核体系,引导教师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组织开展宣传教师师德典型、深化学术诚信教育等活动,集中开展师德失范专项治理,引导和教育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推动形成崇尚精品、严谨治学、注重诚信、讲求责任的学术品格和优良师风。将师德教育纳入青年教师入职培训、教师业务培训,强化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中的理想信念教育,注重老一辈教师的传帮带,引导教师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设立专项基金,定期评选表彰师德标兵。坚持和完善中青年教师社会实践和校外挂职的综合培养制度。加强教职工思想状况调研,建立各二级单位班子成员与教职工定期谈心谈话、座谈走访制度以及教职工思想状况调研制度,准确把握教职工思想动态,了解收集教职工关注的热点问题、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有针对性做好服务和思想引导工作。

  18.完善教师评聘和考核机制。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严把入口关,严格教师资格和准入制度,完善外籍教师和海外人才引进管理办法。完善教师评聘和考核体系,在教师年度考核、职务(职称)评聘、评优奖励中,把思想政治表现和课堂教学质量作为首要标准,引导教师将更多精力投入课堂教学。完善研究生导师考核奖惩办法,把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研究生导师的首要责任。完善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高校师德建设“七条红线”为底线,加强教师教育管理和纪律约束,引导教师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对违反法律法规、校纪校规的,要依法依规及时处理。建立师德师风档案,完善以个人自评、学生测评、同事互评、单位考评为基础的教师综合评价体系,把师德规范要求融入人才引进、课题申报、职称评审、导师遴选等评聘和考核各环节,实施师德“一票否决”制度。

  19.配齐建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和党务工作队伍。建立健全选拔、培养、管理、实践机制,积极推进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和心理咨询教师等队伍建设。专职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和党务工作人员不低于全校师生人数的1%,每个学院至少配备1至2名专职组织员,逐步落实分别按师生比不低于1:200、1:350的比例设置专职辅导员岗位和专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岗位。明确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党务工作队伍具有教师和管理人员双重身份,探索职务职级“双线”晋升办法和保障激励机制,实行职务(职称)单列计划、单设标准、单独评审。成立党委教师工作部,统筹做好教师思想教育和管理服务工作。严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准入制度和退出制度,新入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建立专兼职辅导员、班主任和学业导师“三位一体”的学生工作队伍。完善班主任工作管理办法,完善班主任选聘、培训、考核和保障机制。制定青年教师担任辅导员和班主任的管理办法,青年教师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须有至少一年担任辅导员或者班主任工作经历并考核合格。建立学业导师制度,加强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强化专业教师的育人作用。建立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学术交流培训和职业能力提升机制,鼓励支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到国内外高水平院校访学交流,定期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出国研修、开展集体社会实践或国情考察调研等活动,每3年遴选支持3个辅导员工作室建设。适当提高学生工作活动经费,单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经费。完善学院学生工作和专职辅导员考核办法,逐步形成内容全面、指标合理、方法科学的思想政治工作评价体系。加大力度选聘校内名师兼职担任辅导员或班主任。制订兼职思政课教师选拔聘任办法,鼓励校内有较高理论素养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党政干部、德才兼备的知名专家教授、专业学术带头人和教学骨干专职或兼职承担思政课教学。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特聘教授制度,拓展遴选渠道、规范标准条件、完善配套政策、实行动态管理,聘请社科理论界知名专家学者、社会先进人物作为思政课特聘教授,鼓励支持党政领导干部、社科理论研究人员等参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充分发挥学校离退休老同志作用,选聘部分老干部、老专家、老教师参与思政课教学督导工作。完善校、院、班级三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建设,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场地建设,设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经费。

  20.充分发挥共青团、学生会组织和学生社团作用。贯彻《高校共青团工作改革实施方案》,加强共青团组织建设,创新载体方式,将思想政治引领贯穿共青团各项工作和活动,建设服务型团组织。加强学生会、研究生会自身建设,实现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加强对学生社团的管理、引导、服务和联系,支持学生社团开展主题鲜明、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完善学生社团登记和年检制度,配备专门指导教师,规范管理,促进有序发展。

  七、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巩固共同思想基础

  21.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进一步完善意识形态管理机制,坚持党管意识形态原则,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落细《中共青岛农业大学委员会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各分党委(党总支)对本单位意识形态工作负有主体责任,要把好政治方向,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守组织纪律和宣传纪律,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分党委(党总支)书记要旗帜鲜明地站在意识形态工作第一线,带头抓意识形态工作,带头抓阵地、抓导向、抓队伍,敢于批评错误观点和错误倾向,做到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要问题亲自过问、重大事件亲自处置。进一步完善意识形态工作机制,成立学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由党委宣传部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和学院共同参与的意识形态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处理相关工作。

  22.加强意识形态领域情况的分析研判。党委会每年专题研究学校意识形态工作,及时向上级党组织报告意识形态领域的重大情况,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各分党委(党总支)要经常开展意识形态风险点排查,定期分析师生思想动态,及时研判意识形态工作,辨析思想文化领域的突出问题,对重大事件、重要情况、重要社情民意中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及时向校党委汇报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坚决维护学校意识形态安全稳定。

  23.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与管理。加强各类课堂教学管理,把好课堂教学的政治方向,把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始终作为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要求,完善教学纪律约束机制,坚持科学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守纪律、公开言论有规矩,所有教育教学活动不得出现违背党和国家大政方针、违背宪法法律、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等言行。健全课堂教学督导机制,完善课程设置管理与审批制度,落实校院党政领导听课制度,加强对各类课堂教学的督导工作,将课堂教学的思想政治表现纳入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严格落实《青岛农业大学校内讲座管理办法》,加强对学校报告会、研讨会、读书会、讲座、论坛、学术沙龙等的指导和管理,严格落实“一会一报”“一事一报”制度。严格执行《青岛农业大学校内刊物管理办法》《青岛农业大学网络新闻管理办法》《青岛农业大学校园广告管理办法》《青岛农业大学校园文化活动管理办法》《青岛农业大学新媒体管理办法》等制度,加强对校报、校刊、校园广播、校园网、微信、微博、客户端、QQ群、宣传栏、公告栏等校园舆论阵地的管理,坚持弘扬主旋律,坚持正面宣传,用制度和规矩建好用好管好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加强校园网络安全管理,加强网络舆情收集研判,引导师生规范使用自媒体,净化网络空间,守护好共同的网络精神家园。依法管理境外非政府组织在校内活动,防范和抵御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坚持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严禁在校内传播宗教、发展教徒和组织宗教活动。

  八、加强组织领导,提供坚强保障

  24.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进一步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各级党组织上下联动、党政齐抓共管、职能部门组织协调、社会各方积极参与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工作机制。做好思想政治工作顶层设计,学校党委牢牢掌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导权,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建设新体制、新机制,定期专题研究全校思想政治工作,把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到新境界新水平。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实现学校党委、分党委(党总支)和基层党支部同频共振。加强校内联动,教师和学团、教学、后勤服务等部门工作人员统筹配合,共同打造同向同频协同育人格局。加强校外合作,整合全社会思政工作力量,将思政工作从学校延伸到社会,把思政工作做细做实做深做长。

  25.加大经费投入。加大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经费投入,统筹安排资金,设立专门经费,把思想政治工作经费列入年度预算,不断完善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保障机制。按每生每年20元的标准划拨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项建设经费,用于教师学术交流、课题研究、教材建设、师资培训、实践研修等工作经费支出。

  26.建立健全思想政治工作评价体系。制定和完善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考评指标体系,通过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工作评价和效果评估相结合,推动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考评制度化。加强对分党委(党总支)和领导干部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党章党规党纪情况的监督检查。完善学院党委(党总支)书记抓党建、抓思想政治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制度,考核结果和有关情况作为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目标管理和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并将其纳入执行党的纪律情况监督检查范围,把监督执纪问责工作做实做细。对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弱化、履行责任不力的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要追究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和领导责任。各单位、各部门要把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纳入目标管理体系,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27.加强宣传工作。思想政治工作人人都是主体又是客体,要通过持续有效的宣传发动工作,营造浓厚的“大思政”工作氛围,推动学校全体党员干部、教职工和大学生自身都投入到思想政治工作中,促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大力推动校内校外携手,动员社会各界进一步关心支持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提高社会各界的参与度。及时总结宣传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先进群体、个人和经验做法,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推动我校思想政治工作形成特色,创出品牌。

  (此页无正文)

  中共青岛农业大学委员会

  2017年9月17日

鲁IPC备13028537号   鲁公安网备 37021402000104号   青岛市互联网中心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地址:青岛市城阳区长城路700号主楼  |  邮编:266109